刘伟
添加日期:[2018/9/27 9:29:15]
文章录入:
浏览次数:[7086]
字号

刘伟,男,1981年生,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环境科学专业。从事环境与生物科学领域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废水再生处理与资源能源生产耦合技术(高附加值微生物培养与利用)、有机物与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环境监测与分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竣工环保验收等。持有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和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为山东省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技术评估专家、山东省海洋工程咨询专家库专家。

招生专业方向:环境工程

联系方式:15098904128@163.com;0531-82605317

主要教育经历:

1998~2002   工学学士,生物工程,山东轻工业学院

2003~2006   理学硕士,海洋生物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3~2017   工学博士,环境科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9~2020   公派访问学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主要工作经历:

2006~2008   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

2008至今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复合微生物菌剂研发与应用(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子课题,主持,2019~2022

新型磁性LDHs-木质纤维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主持,2019~2021

海洋倾废区疏浚物再悬浮过程中氮磷释放的动力学预测模型研究(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主持,2018~2019

雨生红球藻生长抑制物的分离鉴定及养殖废水处理回用技术研究(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主持,2012~2013

微生物介导的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AOM途径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2019~2022

灌排交互条件下流域面源退水污染复合生态系统控制技术与示范(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参与,2015~2018

黄河三角洲湿地中铁锰的形态及其对碳循环的影响机制(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参与,2011~2013

河道净化器支撑技术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参与,2011~2013

河流多自然型河道构建与原位水质改善技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任务,参与,2011~2015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河三角洲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参与,2012~2013

主持承担的主要横向项目:

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承担山东省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工程项目、济青高速铁路牵引站项目、鲁北企业集团公司化工领域循环经济节能推广与示范项目、菏泽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新华制药(寿光)有限公司新戊二醇项目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保验收等横向项目共计近百余项。

研究成果与奖励:

城镇供水水质安全保障及优化调度一体化云集控平台关键技术,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二等奖(2019年)

城镇供水水质安全保障及优化调度一体化云集控平台关键技术与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

城镇供水资源综合利用及优化调度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山东省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

微藻规模培养的管道光生物反应器, 中国专利优秀奖(2014年)

雨生红球藻虾青素资源开发的关键原理与技术, 青岛市技术发明二等奖(2012年)

主要论文:

Liu W, et al.. Microwave assisted flocculation for harvesting of Chlorella vulgari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20, 314:123770.SCI, 一区)

刘 伟,等. 沉积物再悬浮氮磷释放的机制与影响因素,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 20(4): 1311-1318.(中文核心)

Liu W, et al..Experimental simula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lease during marine dumping of dredged sediment. E3S Web of Conferences, 2019, 118: 03031. EI

Liu W, et al.. Dissolved barium as a tracer of Kuroshio incursion in the Kuroshio region east of Taiwan Island and the adjacent East China Se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2017, 60(7):1356-1367.SCI, 三区)

刘 伟,等. 台湾东部黑潮与邻近东海水中的钡及其对黑潮水入侵的指示,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7, 47(8):972-984. (中文核心)

刘 伟,等. Mg(OH)2共沉淀和直接稀释联用ICP-MS法准确测定海水中的多种常量-微量元素, 分析测试学报, 2017, 36(4):471-477. (中文核心)

刘 伟, . 黑潮化学物质输入东海的途径与通量, 地球科学进展, 2015, 30(8):904-914. (中文核心)

刘 伟, . 微藻规?;巢涤牖肪潮;は喙匚侍獾奶教?/span>,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4, 40(8):44-45. (中文核心)

刘 伟, .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水生植物的应用及其生态工程模式,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665-17667. (中文核心)

刘 伟. 计算机辅助鉴定技术在海洋浮游植物分类鉴定中的应用,科技信息,2009,29:367-368.

刘 伟, . 雨生红球藻规?;嘌ひ盏墓菇ㄓ胗τ茫橇瞎ひ?/span>,2006,12(27):12-17. (中文核心)

Liu JG, Liu W, et al.. Som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approaches to culture Haematococcus pluvialis from laboratory to pilot scale for natural astaxanthin. Carotenoids Science, An Interdisciplinary J. of Research on Carotenoids, 2005, 9:50.

主要专利:

刘 伟,等.一种生态浮床光生物反应器及微藻培养和水体净化方法,发明专利,201910789615

刘 伟,等. 海水微量元素自动分离富集系统及ICP-MS测定方法,发明专利,  201910039232.0

刘 伟,等. 雨生红球藻规模化养殖废水处理回用的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ZL 201310046465.6

刘 伟,等. 一种远距离电离辐射检测装置,实用新型专利,ZL201020573569.4

刘建国, 刘 伟,等. 微藻培养的光生物反应器装置,发明专利,ZL200410020946.0

刘建国, 刘 伟,等. 微藻细胞破壁方法,发明专利,ZL200410082921.3

刘建国,王增福,刘 伟,等. 微藻规模培养的管道光生物反应器,发明专利, ZL200410020978.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