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news > 正文
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研究室到黄河三角洲调研采样
添加日期:[2021/4/25 17:16:09]
文章录入:
浏览次数:[931]
字号
       4月22日到4月23日,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研究室科研人员赵长盛、李青带领研究团队就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到东营黄河三角洲进行采样,并就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进行了调研。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中下游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已经列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全规划(2021-2035)》。针对黄河下游生态流量偏低、河口湿地萎缩、水沙关第系不协调等突出问题,根据黄河下游滩区用途管制政策,因地制宜退还水域岸线空间,开展滩区土地综合整治,保护和修复滩区生态环境。加强黄河下游湿地特别是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修复,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推进防护林、廊道绿化、农田林网等工程建设。同时黄河三角洲近海沿岸海域生态功能受损、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严重,综合开展岸线岸滩修复、生境保护修复、生态灾害防治、海堤生态化建设等内容,对改善近岸海域生态质量,恢复退化的典型生境,促进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海岸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稳定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采样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为对象,选取油田开采、海水养殖、农业种植、黄河调水、旅游开发、沿海滩涂等受人类活动干扰的滨海湿地,研究湿地中AOM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 、AOM微生物基因流的迁移转化规律、不同滨海湿地中AOM微生物特征功能基因,建立特征功能基因文库、人类活动与AOM微生物基因流及其群落结构的关联性,揭示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AOM微生物基因流迁移过程的生物学影响机制。本次调研对于保护黄河下游微生物遗传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调控湿地碳氮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和减少CH4排放,同时对加强河口和海湾整治修复,受损岸线修复和生态化建设,强化盐沼和砂质岸线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讯员 赵长盛)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