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褚海燕教授等一行四人应邀莅临中心开展学术交流并作学术报告,综合分析测试技术研究室师生代表参加此次座谈交流会。会议由研究室主任王利红主持。
会上,王利红对褚海燕教授等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寄语双方在未来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褚海燕首先对测试中心的盛情邀请表示感谢,并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科研背景、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以及近期取得的重要进展。
随后,褚海燕以“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为主题作学术报告,介绍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种类繁多的细菌、真菌、古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群体,更涵盖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分布、功能分化和基因多样性。他强调,这种多样性是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韧性的基石,能够调控土壤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环境自我修复能力。在生态功能方面,土壤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释放营养元素、促进植物根系发育、碳和氮的循环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褚海燕详细阐述了微生物群落通过相互协作与竞争,不仅维持了土壤生态平衡,还在碳汇构建、温室气体调控以及重金属修复等环境治理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报告结束后的互动交流环节中,与会师生踊跃提问,就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形成机制、实验方法的创新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热点问题与褚海燕教授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此次报告不仅为大家带来了前沿的科研信息,也为进一步推动土壤微生物生态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
褚海燕,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土壤生物与生态研究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A类)、土壤生物学首席教授。主要从事土壤微生物学、微生物生态学及微生物合成菌群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生物调查等重大科研项目。在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PNAS、The ISME Journal、Microbiome、Global Change Bi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195篇,被引用2万余次,H指数达72。他主编的《土壤生物学》教材和《微生物组实验手册》为土壤生物学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并担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物和生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土壤学会法人兼副理事长、Soil Ecology Letters共同主编,以及Microbiome和iMeta副主编。褚教授曾荣获中国土壤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1)、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1)、河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2)及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19至2024年,他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为我国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树立了标杆。(通讯员 韩术鑫)
- Previous:药学院学生赴测试中心开展实践研学活动
- Next:中心举办2025年检验检测质量管理内部培训会
- 化学与制药学部党委组织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观影活动[2025-08-29]
- 测试中心与东营金樽药业共建中草药产学研合作基地[2025-08-22]
- 测试中心科研人员参加首届精准营养创新大会作特邀报告[2025-08-21]
- 生化传感与药物分析团队召开业务工作会[2025-08-16]
- 化学与制药学部在《Trends in Immunology》发表评述文章[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