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围绕工业装备关键结构的应急失效诊断、安全评估及质量提升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团队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0余人,其中,省级以上人才3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2人,山东省重点扶持区域急需紧缺人才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0人,博士12人,硕士7人。
主要研究方向:
1、工业系统关键结构失效行为与机制研究
2、工程材料服役性能评估与寿命预测
3、工业产品工业优化与质量控制
主要研究成果:
团队针对工业装备结构及材料失效与安全运营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失效模式与行为机制、失效诊断技术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研究与应用工作,研发了工业装备结构及材料应急诊断与安全评估技术,开发了大型锻件/铸件塑性变形及开裂的系列分析方法及装置,建立了相关工业产品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方法,为山东航空、国家电网、鲁西化工等涉及民用航空、石油石化、电力基建、交通运输等国家重大战略装备及民生工程的500余家国(境)内外大型企业的关键工程结构的失效分析与安全评估提供了技术鉴定,为企业处置因机械结构失效导致的应急事故和排查安全隐患提供了专业技术支撑,为司法鉴定、事故处置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专业技术证据。
团队建设有“山东省材料失效分析与安全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安全与应急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平台。相关平台被“中国应急分析测试平台”吸纳为核心共建单位,2016年正式成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支撑单位,2019年成为“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先进无极非金属材料行业中心”理事单位。近年来,团队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相关领域SCI/EI学术论文100余篇,论文发表于《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等国际学术期刊,授权专利1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4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和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公益服务领域:
? 支撑政府监管
团队完成了发动机叶片、轴类、齿轮、压力容器等大量机械结构的应急失效诊断,明确失效原因,分清责任归属,为公安、消防、应急管理及市场监督管理等政府部门处置因机械装备失效、电气火灾导致的突发事故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司法鉴定、纠纷处置等事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专业技术依据。相关技术应用于国家能源及基础建设领域涉及的供电设施、地铁网络、铁路桥梁等设施装备,为基础设施安全服役提供了技术保障。
? 促进行业发展
团队通过相关技术应用,确定与机械产品失效关联的生产过程环节,为改进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工艺优化及质量控制等提供科学依据,支撑产品质量升级工程。技术应用于大容量风电主轴、矿石机械、工程车辆等产品,覆盖高端装备、民用航空、石油化工、交通运输、金属冶金、电力基建等产业领域,为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提供专业技术支持。